上次打季後賽休息喇賽時,突然講到隊上要設置「銀棒指數」,就討論到為何「銀棒」要叫「銀」棒,不叫「金」也不叫「銅」,更不叫「黑」???...只見垂大一時語塞,憨笑說他「忘了」、「回去再查」,在一陣LDS後也就不了了之......這兩天在家中閒來無事,上網東晃西晃,突然就看到以下資訊,大家就看看唄~
以下資訊轉載自:活力熊 http://lanewbears.pixnet.net/blog/post/24186481
上面這個漂亮的獎盃,叫做路易斯維爾銀棒獎,是美國職棒大聯盟裡,一個年度頒發的獎項,搬授於兩聯盟(大聯盟中由美聯和國聯兩個區塊組合)中,每個位置裡進攻表現最優異的球員。投票者是各隊的總教練與教練團成員,為了表示公平,選票不可以投給自己球隊的球員。這個獎項起自1980年,由知名球棒製造廠商路易斯維爾公司贊助,這個創意概念也沿襲自1957年就開始贊助金手套獎的廠商Rawlings,Rawlings除了佔有當時大聯盟百分七十以上的手套使用率,更藉由贊助大聯盟頒發各位置最佳守備球員的獎項,取名為"金手套獎",塑造自己成為防守滴水不漏的優質手套代名詞;身為球棒商龍頭地位的路易斯維爾在1980年如法炮製,贊助大聯盟頒發各個守位最剽悍的打擊悍將,頒發獨家設計的獎盃,一支帶有Louisville logo的銀色球棒鑲嵌在黑色底座上,下面刻印得獎者姓名、年份以及球隊、守備位置。自銀棒獎頒發至今將近30年,強打者必備Louisville的高級球棒深植大多數棒球員的心中,是企業透過贊助與大聯盟締造雙贏局面的好範例。
銀棒獎的入選條件包含一些進攻方面數據的組合,包括:打擊率、上壘率、長打率、以及一些對這個球員在進攻方面的強力威脅性令各隊教練造成的印象加分等等都是參考的數值,在美國大聯盟是兼具數據統計與印象分數的獎項,能夠獲得銀棒獎的球員,絕對都是美國職棒中強打中的強打,所以也有人戲稱銀棒獎代表著強打者的血統證明書,像紐約洋基隊的A-rod、美職單季及生涯全壘打的紀錄保持人貝瑞胖子(Barry Bonds)、聖路易紅雀隊的強打少年普吼斯(Albert Pujols),幾乎年年都是該守位銀棒獎的不二人選。
銀棒獎的頒獎概念移植到中華職棒,就等同於每年頒發給各個位置的最佳九人獎,說到中華職棒,大部分球迷也許不知道,其實我們中華職棒也有銀棒獎,但是並不是頒發給各個位置上的最佳攻擊球員(已經有最佳九人獎了),而是給該球季聯盟的"最強打者",想當然耳,這當然是路易斯維爾台灣區公司和中華職棒聯盟的一項合作贊助,在台灣每年的銀棒獎頒發全憑公式計算,雖然有些無趣,但是卻是最沒有爭議性的獎項,因為他完全依照選手的攻擊性及帶給球隊的打擊貢獻度來決定由哪一位選手掄元,獲獎者可以說是該年全聯盟攻擊能力最強的選手。
計算公式:打擊率 * 1000 + 全壘打 * 20 + 打點 * 5 + 壘打數
計算門檻:打席數必須達到所屬球隊之出賽數的3.1倍
若銀棒指數相同,則依序以球員的全壘打數、打點數、壘打數、打擊率為排名依據。
從上面的公式可以看的出來,這個獎項特別強調長打的價值,尤其是全壘打,已經在壘打數中佔有一席之地,卻還特別另外拉出全壘打數再加權五倍,由此可看出銀棒獎的精神其實是傳達長打(全壘打)的高度價值。